吳珊
2月10日,證監會通報2022年案件辦理情況,其中,中介機構違法案件保持高位,部分主體失職缺位問題突出。同日,央行披露2023年首批罰單,兩家頭部券商均被罰超千萬元。
這不僅折射出監管部門堅持“零容忍”工作方針,依法從嚴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,更反映出作為資本市場“看門人”的中介機構依然存在短板。
當前,經濟金融環境變量增加、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深化,中介機構在資本市場中連接著投融資兩端,歸位盡責既是保障資本市場功能發揮和高效運行的必然要求,也是全鏈條防范風險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。為此,壓實中介機構責任,監管部門常抓不懈,中介機構更應從相關處罰案件中得到警示,強化責任意識,提升履職盡責能力,營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生態。
事實上,在一系列系統性制度創新下,中介機構整體執業情況已發生顯著變化。同時,監管部門持續細化對中介機構歸位盡責的實質性要求。去年以來,在中介機構的廉潔從業監管、債券業務執業質量、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、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、律師事務所可參與制作招股說明書等方面,監管部門持續推出征求指導意見與修訂規則,強化中介機構的業務執業規范,厘清中介機構的責任邊界,令中介機構在相關法律法規更健全的環境中,充分發揮自身屬性和功能。
經過多年發展,我國資本市場在市場規模、市場結構、市場功能等方面取得諸多成果。對中介機構而言,要更加積極主動適應新要求,切實保證執業質效,不斷提升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能力。目前,絕大多數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都能做到歸位盡責,但仍有一定比例的違法違規案件發生。例如,未按計劃履行基本的盡職調查職責;未發現公司重要生產業務停產等異常狀態;或對存在舞弊跡象的業務資料未保持職業懷疑,出具存在虛假記載的報告等。甚至個別從業人員嚴重違反執業規定,甘當“橡皮圖章”或淪為造假“幫兇”。
除了相關部門持續優化制度體系,不斷完善中介機構相關制度建設之外,中介機構還應強化行業自律監管,針對重點風險領域,著力筑牢安全防線,健全完善內控制度,降低“源頭”錯誤的可能性,構建“合規、誠信、專業、穩健”的核心行業文化理念,推動文化建設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。同時,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專業勝任能力,重視專業人才培養,強化業務研究,全面提升綜合服務水平。
促進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一項長期性、系統性工作,需要有關方面相互協同、發揮合力。中介機構與其他市場主體良性互促,有助于夯實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基礎,推進市場生態進一步凈化,讓投資者更有信心。